尊敬的访客,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今天是:

行业动态

听,来自代表委员的治水声音

发布时间:2023/3/9 10:00:00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阅读次数:342次 【 字体:

全国政协委员仲志余:

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总工程师)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为稳定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夯实基础。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的提案就聚焦现代化灌区建设。

       “灌区建设对于提升粮食产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非常重要。当前灌区发展仍存在投入不足、部分灌区设施老化、更新改造不足、建设标准不高以及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与全方位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有较大差距。仲志余说,建议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改造升级已建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灌区建管模式和投融资方式。

       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水利部门优化水库群调度,充分发挥灌排工程体系作用,全力保障秋粮作物灌溉用水,奠定了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再次彰显了灌区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围绕推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按照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灌区建设改造力度。仲志余说,大中型灌区渠系是水网的最后一公里,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支持国家和省级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支持新建大中型灌区,推动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成7300余处大中型灌区。2022年全国新建改造大中型灌区529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2023年,全国水利系统将加大现代化灌区建设改造的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中央投资95%以上。仲志余建议,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大中型灌区改造升级,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开展田间水利设施建设,建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工程体系。同时,支持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实现灌区数字化、监控自动化和调度智能化。

       此外,仲志余还建议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创新灌区建管模式和投融资方式,两手发力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促进灌区建立良性运行发展机制。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应协同发力,推动农业水价成本监审、工程水价核定,促进水价调整。各地可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仲志余说。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跃:

建立省级耕地保护补偿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


       “五年来,松辽流域西辽河生态复苏取得重大进展,西辽河干流连续三年实现有水目标,2022年干流过水长度92公里。松花江佳木斯段建成国家级示范河段,吉林实施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辽宁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流域省(自治区)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五年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李和跃深有感触。

       五年来,我国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水利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力的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加强耕地保护,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完善水利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4.56亿亩。长期关注耕地保护的李和跃见证了东北黑土地治理保护的成效。近年来,松辽流域组织完成东北黑土区108.75万平方千米侵蚀沟专项调查,支撑新形势下黑土地保护刚性需求,持续开展88.77万平方千米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松辽流域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为提升粮食产能、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护耕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李和跃建议,推进大水网建设和新增耕地开垦,建立省级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对超额完成保护目标的地区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保护目标的地区给予处罚。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如何推动流域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有能有效松辽委通过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推动建立完善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流域管理机构与省(自治区)河湖长办协作机制,进一步凝聚流域河湖保护治理合力。李和跃介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解决河湖突出问题,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河湖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李和跃表示,全国两会后将继续发挥水利行业的专业优势,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水利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蒋云钟:

尽快启动水法全面修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


       “建议尽快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面修订,将修订水法列入新一届人大立法规划与2023年立法计划。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蒋云钟这样说。

       治水兴水管水事关国家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将治水兴水管水纳入法治轨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蒋云钟认为,自2002年水法修订施行已经过去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水作出重大部署,治水实践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亟需与时俱进,对水法进行全面修订。

       “一方面,水法部分制度规定与水安全保障形势现实需求不相匹配,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未能充分体现。此外,水法更多聚焦的是水资源方面的内容,规定范围偏窄,一些重要涉水事项目前无法可依。蒋云钟说。

       法与法打架,部分法律责任设定不够科学、刚性不足等问题,是蒋云钟建议尽快启动水法全面修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与水法关于流域管理机构职责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与水法关于矿泉水、地热水的规定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蒋云钟介绍,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而现在的水法与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四水四定的要求相比失之于软。

       “建议尽快把全面修订水法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确立水法作为水事活动基本法的法律地位,理顺其与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以及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的关系,建立健全水事活动基本制度,以水法统领规范治水工作。蒋云钟说。

       在具体内容方面,蒋云钟建议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体现到水法修订条文中,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治水实践予以立法确认,为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涉水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建议修订水法时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加大投入等措施,支持水利科技创新发展。

       “希望通过新一轮修订,真正形成一套以水法为水事活动基本法的水法规体系,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蒋云钟说。

【返回列表】